南方财经×深圳工行联合调研启动:探索深港“双

  新闻资讯     |      2024-03-10 22:17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2023年12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共同发起“便利港人北上生活”调研正式启动。

  本次调研项目从港人在内地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景入手,旨在摸清港人北上在消费、民生、投资领域的需求及痛点,通过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撑,为相关政府部门、产业投资方、金融机构进一步提供有益参考。

  作为项目重要成果,《建设深港共同生活圈——便利港人北上生活调研报告》预计于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敬请期待。

  纵观过去四十年,从早期的“前店后厂”模式,到香港回归后开启CEPA框架下经贸合作升级,再到“1+8”协议后的“香港研发、深圳转化”互补合作期,以及目前的深圳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新阶段,深港合作领域不断扩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随着双方从“合作”走向“融合”,在产业与科教资源互补之外,深港的社会、民生与文化如何实现交融互惠已然成为双城持续赋能共赢的重要抓手。在香港2022施政报告、深圳“十四五”规划中,打造深港融合的优质生活与文化休闲,已被提到战略高度;深圳也在积极探索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福利的跨境转移机制,为港人在内地的宜居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政策加持下,“双向开放、深度交融”成为两地加速融合的主旋律。从交通基建、口岸通关的“硬联通”,到人才培养、科创合作的“软联通”,再到文化交流、民生交融的“心联通”,深港两地正为“双城融合”的故事书写新的篇章。

  今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之后,内地旅客访港打卡购物,港人北上休闲消费渐成趋势。港澳与内地“双向奔赴”,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加速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

  其中,在交通运力提升、促消费政策出台、跨境支付结算创新等因素促进下,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港规模“北上”深圳,尤其掀起了现象级的消费热潮。走在深圳的各城区,随处可闻“港味粤语”,随处可见“背着双肩包、携家带口”的港客。反向代购、深港联游、港车北上……一系列话题频频被刷上热搜,表明深港在跨城消费、生活方式和经贸往来等方面正加速深度融合。

  除了餐饮、美容、水疗养生等传统项目外,看电影、看演唱会、玩密室逃脱、剧本杀、修车保养、健身、看牙医等开始加入港人北上的消费清单。同时,随着内地文化逐渐流行于香港,内地明星和文化产品也逐渐进入香港市场。一些香港人开始热衷于内地的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此外,一些香港家庭也选择到深圳旅游或参加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体验内地文化和教育方式。

  日益便利的跨境支付环境,也加快了大湾区跨境往来消费“双向奔赴”的力度。自腾讯和银联在深圳举行双向跨境支付启动仪式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支持下,WeChat Pay HK、AliPay HK、银联云闪付以及中银BOC Pay四家机构逐步开通为香港居民在内地的支付服务,香港居民不再需要拥有内地银行账户,可通过电子钱包自动实现人民币与港币的换算支付,12306、滴滴打车、美团等平台均已接入,覆盖香港居民在内地的衣、食、住、行各方面。

  深圳也积极出台各项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今年年中,“港·潮流”购物节在深圳举行,近80家香港参展商、超过130个香港品牌参展。在深圳,除了各大商圈纷纷推出港客专属优惠活动,各区也积极推出针对港客的促消费措施。9月15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从优化消费环境、鼓励汽车消费、支持住房消费、壮大服务消费、便利港人消费5方面共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

  为满足香港圣诞假期及元旦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深圳政府在本月19日决定每日加开往返深圳和香港之间高铁22列,单日往返动车组列车每日开行将超过200列。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仅12月23日与24周末期间,罗湖、落马洲、落马洲支线、香园围、及深圳湾几处主要管制站的香港居民出境人数已经超过60万人。

  北上消费的热潮不仅有利于提振深圳的零售、消费、旅业,也带来了广泛的民间交往交流,不仅增进了情感融合,更带来更好的人员和要素流动,为港人提供了亲身感受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活力的契机。

  深港融合重点在人的融合,能否让港人“住得下来”,教育和医疗配套尤为重要。跨境消费带动了香港同胞在公共服务、置业租房、老者关怀等方面的民生需求,推动两地生活圈紧密联结。对此,深圳各区都在深度对接港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深港居民宜居宜业新空间。

  早在10多年前,罗湖区妇联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成立了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被喻为深港往来交融的“摆渡人”。罗湖与香港文化同源,是香港同胞最熟悉的内地城区之一。其临港地缘条件、人文亲近特点和产业与港资的紧密关系,推动着罗湖成为当前深港融合发展新源点。

  今年6月,罗湖启动港人港企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计划,并发布《罗湖港人一本通2.0》。通过系统梳理惠港产业政策,做好港企开办服务,提升港人政务服务体验等措施让港企港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同时,为进一步吸引港籍人才在罗湖就业,罗湖未来还将持续推出港籍人才发展专项政策。依托高端楼宇资源,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香港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新增港澳人才公共住房保障计划,通过住房配租或租房补贴的方式,为来罗湖发展港籍人才提供公共住房保障。

  医疗方面,今年2月,深圳首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在盐田开业,加快了向港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步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医疗协作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这意味着港企和港人在盐田就能享受与香港同样的全科医生服务。该工作室揭牌落地后,盐田区引进了香港获金牌认证的全科家庭医生入驻坐诊,计划至2025年分批累计培训30名金牌全科医生、30名社区,建设5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

  前海则计划引进港澳和国际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同时加强深港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完善临床治疗、疾病控制、科学研究的跨境协同机制,推进与香港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医疗服务等领域合作。近日,前海首家国际化社康——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前海国际人才港社区健康服务站开业,参考了香港的基层全科诊疗模式,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营养师、康复治疗医师等共同参与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更符合港澳和外籍人士的就医习惯。

  随着内地国际医疗养老院的建立,以及跨境医疗沟通、公共服务的完善,“北上养老”也逐渐成为香港老年人的新选择。今年年内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布局“北上养老”市场,欲通过“保险+”形式推出综合产品,填补香港保险老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求养老服务的市场缺口。

  香港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两个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不仅需要基于历史发展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更承担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责任。

  随着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设立并逐步制定、细化各项发展策略,深港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在秉持建设一体化市场定位的前提下,深港合作应突出深圳对香港的反哺作用,强调香港对深圳的借鉴作用,帮助香港提升经济活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同时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性消费中心及免税城、全球创新中心及金融中心,使深港合作爆发更大的活力。

  10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纲领》),标志着深港两地经济融合将进一步提速。此次《行动纲领》在2021年《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基础上将“双城三圈”(深圳湾发展圈、港深互动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拓展为“双城四区域”,进一步加强与深圳深度对接。

  以北部都会区建设为契机,不仅深港科技创新一体化将得到有力推动,人文旅游业也迎来新增长机遇以盐田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规划为例,这一区域具有先天优良条件,不仅可以成为北部都会区发展的先行地区,也能打造成对人文和自然资源长期保育、以绿色旅游为优势的深港新合作示范区。

  沙头角一端的盐田区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梅沙海滨公园等山海特色休闲旅游资源,还有占地近9平方公里的东部华侨城、“一街两制”中英街等人文特色旅游资源,另一端的香港北部都会区同样坐拥丰富自然和旅游资源。对此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在探索一体化开发深港沙头角区域,推动香港拓宽港方沙头角公路,探索香港至莲塘口岸干道公路支线、港铁线路延伸至沙头角口岸。

  两地政府的丰厚资源和相关措施,为香港北部都会区和盐田区未来的合作,尤其是共同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康乐旅游圈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基于此,深港两地完全有条件合作创造可持续的生态康乐和旅游机遇,提供绿色旅游基建设施,丰富两地居民的休闲生活选择。

  双城融合是交通链接、人口流动、制度托举、产业融合、社会融合乃至建立命运共同体的过程,这其中,社会融合是两地人民在文化、精神、信念上的顶层融合,通过消费及民生打通双城共同生活方式,将会是深港融合战略性的深入跃迁。

  随着香港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深港两地也从“深港合作”转为“深港协同”,意味着深港区域发展向着全面、深入、融合的目标迈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深港“双向奔赴”还将打通更多的领域与渠道,深港双城也能充分发挥互补优势,迸发更大发展能量。